| 气象微博 | 简体 | 繁体

气象
微信

关注气象微信

江西
气象

关注江西气象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预警
微信

关注预警发布

预警
微博

关注预警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气象要闻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准备

来源:融媒体中心      时间: 2024-04-06 14:15:19 打印本页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历史重现率低于10%或打破历史极值,并造成显著灾害性影响的天气气候现象统称,主要表现为发生频率低、事件强度强、社会影响大。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更易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值天气和短时强降水多发、频发、重发、并发,今年是厄尔尼诺的次年,高影响天气过程中温度、风力等气象要素突破极值的现象将成为常态。

“绸缪”显得尤为关键,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公众,提升主动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为应对极端天气,牢牢把握防灾减灾救灾的“主动权”。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值事件频发”

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2023年是174年观测记录中最热的年份,“随着气温的上升,我们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它们极具破坏性”,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气象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江西气候阶段性特征明显,气温略偏高但起伏大,降水接近常年但时空分布不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极值事件频发,其中1月21—24日,全省大雪、暴雪范围为2000年以来最大;2月19—23日受强寒潮影响,会昌县、安远县等4地日降温幅度超历史极值;自3月下旬以来,江西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目前已出现4次强对流天气,3月30—31日,南昌全市13个站的风力突破历史纪录,大风出现站数之多,范围之广,为南昌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罕见;4月1—2日,40个县(市、区)出现10级及以上阵风,全省落雷次数高达9万余次,仅4月2日就有32个县(市、区)出现了冰雹,4月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将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升级到了橙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2013年设立气象灾害预警标准以来首次发布强对流天气最高等级预警,南昌市气象台1小时内连发两条气象红色预警,足见此轮强对流天气影响之广、烈度之强……

综合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及多家气候模式分析研判,预计,江西主汛期(4~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多,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发生中等强度以上洪涝或内涝的风险高。伏秋期(7~9月)全省平均降水接近常年且呈北多南少态势,气温略偏高,盛夏高温日数略偏多;有阶段性气象干旱发生;影响或中心进入江西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同期。总体来说,今年汛期(4~9月)江西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旱涝并存,涝重于旱。

寰球同此凉热,“我们认为2024年非常有可能会打破2023年的高温纪录,但由于天气和气候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不能完全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极端天气事件将继续威胁世界各地的众多人口。”席列斯特·绍罗在被问到人们是否会经历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时表示。

“紧跟气象节拍高效联动,打好‘提前量’”

“我们要厘清气候变化与发展、安全的关系,构建完善的气候风险治理体系,不断强化气候变化机理研究,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和早期预警,持续提升趋利避害的经济社会服务保障能力,为防范化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说。

递进式气象服务是围绕气象灾害的演进发生的不同阶段,按照不同需求供给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并在这一过程中分级别、分区域精细化调动部门应急联动和社会力量。紧跟气象节拍高效联动,灾害应对更加有效。

江西气象部门保持“吹哨人”的高度警惕,强化主动互动联动“组合拳”,将递进式气象服务融入防灾减灾救灾各个环节,健全与省委、省政府直通式决策气象服务机制,因地制宜全面落实“631”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推进在城市社区和乡镇实现天气预警机信息接收终端的全覆盖,建立健全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现点对点精准靶向叫应,确保当气象灾害突发时,能够及时通过网格员、信息员通知对应社区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积极联动找准气象服务“窗口期”,以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加上党委政府的正确指挥,提高经济社会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和韧性,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应对极端天气频发的态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在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上作出相关批示,要求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科学防御,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降雨以及水旱等灾害的不确定性,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构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线。

“防灾减灾救灾的最后,就是人民防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当下,大气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洪涝、干旱、雷电、大风、短时强降水、高温热浪、寒潮雨雪冰冻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人类活动都是在大气层中进行的,受极端天气影响,人类各种活动的危险度和风险提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和各种构筑物的抗灾能力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防线之一,就是人民防线。”中央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表示,每次看到因暴雨洪涝发生前群众不肯转移,或者转移后擅自返回而遇难的悲剧,他就倍感痛心,“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受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影响,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多发频发,相关宣传科普有必要整合多部门、多领域的资源,以‘链条’思维推进和开展”。

为用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助推器”,江西气象部门正广泛凝聚社会合力,联合省委宣传部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引导工作的文件落实,严格规范传播气象信息行为;加强防灾减灾典型案例宣传,建立实施重大天气过程首席解读机制,做好“一过程一策”“一过程一首席”的气象科普宣传,引导公众知险避险,全面提升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离不开群众参与,增强公众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避险与自救能力迫在眉睫。“公众需提高自身对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的认知,掌握必要的灾害事故自救互救常识和技能,”江西省防指副指挥长、省气象局局长傅敏宁说,“各地应充分考虑逃生路线预设、避难场所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各种城市运行基础设施和建筑物设计安装抗灾能力和标准提升等问题,在关键时刻可以把握主动权。”绷紧防御之弦,根植防御意识,做好防御准备,提升公众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力筑牢防灾减灾“最后一道防线”。(文/李钦 审/邓志华)


气象要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