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大咖说丨简析秋冬天气谚语(三则)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时间: 2024-10-31 09:47:15 打印本页
秋雁当头叫 必有大风到
雁是一种典型的候鸟,以一年的时间为周期进行季节性迁徙。每当秋风萧瑟,成群的大雁便会开始长途跋涉,从北方飞往南方,寻找气温适宜、食物丰富的栖息地,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们又会踏上归途,回到北方的家园,繁衍生息。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是一句关于霜降节气的谚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每当人们听到“秋雁当头叫”时,便知道它们可能正在寻找新的栖息之地,或是在迁徙的旅途中遭遇了冷空气,很快就会出现大风和降温。
雪打高山 霜打洼
在深秋与冬天,湖北、河南等地常常会在高山地区出现降雪,而在山坳与洼地则出现白霜。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探讨“雪打高山”的现象。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大约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会下降0.65℃。一些较高的山脉,由于接触到的是气温较低的高层大气,当天空飘落固态降水时,这些雪花在高山上不会融化,便形成了“雪打高山”的自然景观。
“霜打洼”则有所不同。霜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而成。霜的形成与冷空气的物理特性有关。冷空气的密度大于暖空气,因此它会下沉并聚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洼地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形成霜。霜打洼地就是这个意思。
在农业防御方面,洼地的农田往往成为霜冻防御的重点区域。
霜后暖 雪后寒
先说“霜后暖”。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这个过程是放热的,霜形成后,周围的气温会有所上升。此外,霜通常在夜间晴朗无风的条件下形成,此时地面散热较快,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便形成了霜。随着霜的形成和随后温度的回升,天气也会相对变得暖和。
再说“雪后寒”。降雪时,往往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无大风,天空有云,犹如盖了一床大棉被,加之雪在凝结中会放出一种潜能热,人们在下雪时就不感到冷了。可在降雪以后,往往夜间天气突然晴朗,本来还有冷平流的余威,加之夜晴地面辐射冷却降温,白天在雪融化时还会消耗热量,人们在雪后就有寒冷之感了。
(作者:王霁 陈运乔 黄智敏 责任编辑:曹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