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决策部署落实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17日 2023年2月17日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江西省气象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实政治统领“根本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站位,迅速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省气象局党组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印发通知、工作方案,迅速部署推进。省局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邀请省委党校副校长杨超作专题报告,举办全省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省局党组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和所在党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各级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形式开展学习研讨,通过“屏、板、栏”等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实现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

二是多措并举,党建活力竞相迸发。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印发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首次制定并执行中心组学习旁听制度,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年学习34次。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建功承诺践诺活动。打造气象文化、党建品牌,全省创建特色文化品牌114个。推进“五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新时代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明显加强。

三是严管厚爱,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抓住关键少数,制定实施细则,全面加强对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批示要求总结提炼江西省局党组好的做法经验,形成制度规范。推进政治谈话工作规范化、无死角、全覆盖,省局局级干部对处级干部开展政治谈话119人次,各处级单位对科级干部政治谈话541人次。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增加市局纪检编制,配齐配强纪检力量。对15个单位开展常规巡察,实现全省气象部门基层党组织巡察全覆盖。持续做好中国气象局党组巡视省局党组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

四是选育结合,队伍建设质效双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规划,年内对16个处级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补缺,选拔任用18名处级领导干部,其中80后干部9名。大力实施干部挂职任职交流,推荐5名干部到省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交流锻炼。强化干部监督管理,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经济责任审计、任前谈话、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核查一致率达98%。

二、抓实人民至上“落脚点”,以高品质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生命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2022年我省天气气候复杂,全省气象部门齐心协力,圆满完成15次区域性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和夏秋连旱、伏秋高温以及中国航空产业大会、第十六届省运会、疫情防控等重大气象保障服务。省政府组织召开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会议,部署实施气象灾害防御与防汛同检查同落实。推动省防指印发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省局印发服务机制,各市、县印发实施细则;开展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78次,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418次,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9641人次,省防办据此发布提前转移指令24次,全省全年累计转移避险55.96万人,“631”机制成为全省防汛决策的“烽火台”、应急指挥的“前哨站”、科学调度避险转移的“发令枪”,获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等领导6人次批示肯定并转发全国学习,被国家防总列为地方典型经验,入选全国气象部门年度十大优秀创新工作、“质量提升年”行动先进典型成果。联合水文部门建立“三个3天”“三个10天”风险服务机制,胡春华副总理先后两次充分肯定:“江西根据气象预报,在汛期提前蓄水,为抗旱奠定基础。”积极应对1961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高温少雨天气,组织开展长时间、大规模、超常规增雨作业,实施地面作业2751次、飞机作业10次,累计影响面积约50.88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量约21.53亿立方米。在全国率先推进暴雨、暴雪、冰冻预警纳入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机制启动条件。景德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六有”推进未设气象机构县区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二是聚焦“生产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全面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普查成果在多个领域应用,在全国作典型发言。首次建立与能源、电力部门电力供需平衡周会商机制与工作联动机制、铁路沿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协调机制。推进城市气象、交通气象保障服务试点,建成江西省交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省级和萍乡、抚州建立恶劣天气应急联动机制。融入江西“智慧水利”水库管家项目,开展水库安全保障气象服务示范应用。深化与农业农村部门“六联合”机制,首次在83个县大范围推广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助力亩产增产58.8斤,增幅6.4%。开展水稻种植面积和长势遥感监测,获省领导批示5人次。组织赣州、上饶、南昌、抚州等地全面融入农业巨灾保险全链条工作,气象指数触发获赔机制21次。

三是聚焦“生活富裕”,增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成色”。上线推出全国首个气象AI手语虚拟主播服务系统,均等化服务全省10万听障人群,得到中国气象局领导、省领导和中国残联、省残联充分肯定。在全国率先制作发布基于H5页面及二维码技术的江西省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指南,实现公众一码浏览13类灾害分灾种的防御措施,并融入各类气象服务产品中,更便捷地指导公众科学避险。深度融入旅游发展,创新启动“天然氧吧”导游气象服务,推出环井冈山、环庐山、环南昌“氧吧+避暑”精品旅游线路的精细化气象服务。

四是聚焦“生态良好”,打通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供给链”。基本建成“1+11+85”的省、市、县三级生态气象服务业务组织架构。围绕鄱阳湖生态安全,持续开展水域、水生态遥感监测,多份材料被中办、国办采纳。首次按需有偿开展滨湖地区农田生态安全、输电线路火情遥感监测,获有关部门项目支持。争取省发展改革委立项支持温室气体监测网和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增6地获评“中国天然氧吧”,1地创建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并入选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11地获评“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天然氧吧评定规范》获首届江西省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鹰潭开展信江流域蓝藻治理气象服务,受党委政府肯定。抚州首次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气象价值总量核算方法。

三、抓实强基精业“发力点”,以高水平业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是监测精密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完成2部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在建2部X波段天气雷达,全省雷达距地1公里探测覆盖率从65%提高至78%。将风云三号、四号气象卫星产品纳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江西)统一管理和共享服务。优化地面气象观测能力,建成鄱阳湖鲤鱼洲湿地通量梯度观测系统,在气象灾害监测薄弱区增补建设9个自动气象站,新增设立志愿气象观测站43个。在长江航道新建4套航道气象观测站。完成5个台站迁建,全省气象探测环境评估排全国第5位。观测业务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评价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二是预报精准能力不断提升。升级省市县短临监测预报预警一体化平台,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90%,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5分钟,全省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24小时晴雨预报、120小时晴雨预报、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三项准确率均为近10年最好成绩,24-120小时各时段降水TS评分均位列全国第1,24小时最低气温评分列全国第4。气温气候预测质量全国排名第1,为近5年最好成绩;气温降水总成绩全国排名第3。获第一届全国智能气候预测技术大赛团体第3名,其中气温单项预测评分列全国第3,汛期降水预测评分列全国第4。

三是服务精细质量不断提升。开展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项目建设。优化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增加预警类型,缩短发布时间。对接5.3万套“村村响”应急广播终端,完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访问接口研发,探索微信朋友圈精准靶向推送预警信息模式。建立预警信息发布错情判断及处置制度,优化发布系统质控功能。研发并升级改造江西省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化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目录,产品种类达20种以上。

四、抓实智慧赋能“突破点”,以高层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紧扣重点,气象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编制《江西省“十四五”气象科技发展规划》,探索“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制度。首次实现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立项双突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1项、部门横向研究项目1项,到账科研经费较上年增长42.6%。2项牵头、1项参与的科技成果均获得2021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完成51项科研课题验收、4项科技成果的认定和15项科技成果评价,5项业务关键共性技术通过业务准入实现了业务转化应用。围绕03专项,打造“智慧气象”品牌。作为副理事单位加入省智能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九江、宜春搭建局校合作平台,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攻关。

二是聚焦前沿,气象信息化进一步增强。建成“智气象空间”,实现观测、预报、服务业务集约高效协同、综合指挥调度。完成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升级,超算能力提升7倍,由全国第20位提升至第6。组织完成《江西省气象局网络安全整体架构建设方案V1.2》,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专项整治,11个设区市、54个县(市、区)气象局完成内外网隔离。完成4个二级、5个三级系统的等级保护备案和网络安全测评工作。打造数算一体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将19个系统集约整合为4个系统,对2个系统“云化”改造。持续强化数据服务和安全管理,完成我省及周边500多个交通站、双偏振雷达和环境温度场、雷达ROSE2.0单偏振及双偏振产品、风能太阳能短期预报产品等33类资料入云。

三是强化管理,人才聚智潜力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新增2人入选中国气象局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人获评专业技术二级岗,8人获评正高。注重强化科技人才交流锻炼,选派4人到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访问交流,1人援疆,1人到世界气象组织海外培养,1人选调驻外使领馆工作,32人在全省气象部门交流访问或实习。以省部共建为契机,积极推进信息学院气象类本科建设。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引进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25名,地方气象机构编制空缺率下降17%。抓好各级地方气象机构岗位设置核准调整工作,中高级岗位比例得到较大提升。

五、抓实深化改革“关键点”,以高强度改革加速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优势,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更加优化。通过组建气象数据中心、加快云化改造、构建省市县三级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完善强降水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体系等,稳步推进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试点,建立扁平集约高效的“云+端”技术体制,预报向省级集约、服务向市县下沉的功能重塑和流程再造取得初步成效,观测、预报、服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提高。

二是因地制宜,事业单位体制更加完善。深化国家气象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充分运用机构编制调研成果,稳妥有序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任务。通过改革实现机构重组和功能再造,省级业务龙头的支撑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市县级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更加集约,实现“瘦身强体”的预定目标。争取中国气象局批复成立宜春市袁州区气象局。

六、抓实科学管理“支撑点”,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抢抓机遇,打造气象治理“指挥棒”。促成中国气象局和省政府召开省部合作联席会议,签订新一轮省部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江西气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省政府召开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视频会议,出台《江西纲要》,明确战略目标,江西气象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篇章。省政府年内召开4次气象专题会议,2次常务会议,出台4个气象专门文件,省领导批示高达151人次。气象工作继续写入江西省委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省委、省政府八大考评体系,形成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履行职责,筑牢气象治理“主阵地”。争取省政府出台《江西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切实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江西省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加强防雷安全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所有设区市政府印发配套文件,行业主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夯实。中国气象局领导批示肯定江西省政府出台防雷安全重要文件,对全国都有示范意义,要求总结推广;法规司2次转发。“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动态调整服务清单,13项依申请服务事项纳入省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

三是强化保障,激发气象治理“源动力”。省市县三级均印发本级气象“十四五”规划,纳入本级政府规划管理体系。推动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市县级气象重点工程立项183个,新余等设区市气象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是综合施策,厚植气象治理“综合体”。落实中国气象局“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实施高质量发展“五级五清单”,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创新实施蓝、黄、红牌建设项目调度制度,显著改善项目实施慢的“老大难”问题。稳妥处置4月份信息学院聚集性疫情,获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宣传科普工作有声有色,全年中国气象局媒体报道539篇,省以上媒体3398篇。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应急值守、老干部、信访、保密、后勤、气象学会等工作平稳有序。



决策部署落实
关闭